【热】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精选9篇。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新的学期要充满活力,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可以让新的学期教学更有干劲,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学科教学计划呢?无忧总结网为你整理的“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类内容希望能够让你有所收获,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1】
河北省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历史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了解和认知,更是对未来的引领和启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历史的回顾来认识现在,为未来的成长做好准备。
本课程主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方面,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迁与发展,并深入剖析历史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和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历史人物的思想胆略和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2. 提升学生的阐述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述相关的历史知识。
3. 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认识历史与社会、政治、文化的联系和影响,并且通过历史的经验来为未来做好准备。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待历史事件和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三、课程内容
【模块一:中国现代史】
1.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
2.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3.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4.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发展
5.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6. 中共党史与新中国的诞生
7.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模块二:世界现代史】
1. 世界近现代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成型
3. 欧洲战争与冷战
4. 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关系的变化
5. 反恐战争与全球治理
6. 21世纪的世界和未来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
1.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课堂授课、小组讨论、研究报告、阅读笔记和课外作业等。
2.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和教学资源,包括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网络资源等。
3. 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定期进行测评和评估,及时纠正教学误区和向学生传授求知的习惯。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源:本课程教材依据国家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写,涵盖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核心知识点和热点问题,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计算机技术资源: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线上学习和网络互动,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学习效能。
3. 篇章阅读资源: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数字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期末考核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进行评估。
2. 通过课外研究报告、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形式,督促学生引导自己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体验。
3. 定期与学生沟通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纠正教学误区和调整教学方式。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为一年制课程,总共分为两个学期,共计85个教学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40周)
第二学期:世界近现代史(45周)
八、教师要求
1. 具有较强的历史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教育,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习惯。
2. 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任务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和资源,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启发和引领学生成长。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2】
一、端正学生学史的思想认识,突出学史的重要性
各种情况表明,要上好历史课、学好历史科,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否则就难以激发起同学们学史的热情,即使学习也是应付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甚至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了。因此,在正式学习历史前必须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和日常行为上重视历史科的学习。
历史不能像应用科学那样直接地创造财富,也无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锦囊妙计,看似“无用”,但却有“大用”:学习历史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学习做人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习历史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而言,历史对地理、语文、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如《史记》就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英文的学习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借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办事能力。“学史使人明智”就是这个道理。
学好历史知识还能帮助人们提高娱乐和审美的水平,帮助我们理解其它学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们在观看外国优秀影片,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宁在十月革命》等时,如果不学习世界历史,就无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无法真正看懂这些片子,也就无从分析、理解了,更谈不上欣赏。
在中学开设历史课,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学历史,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不会完整,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不开设历史课,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整体素质就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了解历史教材的结构和编辑特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采用通史编年体裁,较容易掌握,新教材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为若干个历史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因此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容量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认真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下来,这样课前就有了疑难问题,带着这些疑点上课,便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方面的基本常识
导言课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识、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以后的历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要学好历史科,必须让学生了解这四要素内涵和外延,掌握它们、运用它们。
初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史书里面的内容隐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同时教材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来编写的。因此,学习历史前对基本的哲学原理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对他的学习和成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措施来认识。这些习惯主要有: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天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作业和试卷上的有关位置工整书写班级、姓名和学号的习惯、在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上做记号或批注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等。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成为提高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3】
一、基本情况:
本人任教高二xx五个班的历史课,在五个班中,其中分三个层次。普通班xx基础偏差,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班xx成绩较好,学习认真,因此做好培优辅尖工作更为重要。xx为理科,搞好必修教材教学,总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能对比区分,找出它们的异同。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不歧视后进生,与学生多交流,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使更多的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生深造。
4、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每大周三课时,按进度要求完成新课,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单元测验或单元训练,每小节做适当练习。
2、充分应用好教材,改变教法,突出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去思考、讨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上好活动课,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开展研究性课程活动,在现代教育手段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体做法有: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是肤浅性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定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开展多媒体教学。
深入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精心制作课件,争取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限度。
(5)以周密设计导学案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周密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4】
本学期是本人仍然是接受高二原来的班级的教学,文科(7)(8)班和理科的(26)(27)班,学生没有分班,彼此熟悉,教学工作也容易开展。这个学期是一个以复习为主的一个学期。
一、理科的教学安排
对于理科的课程,一个字“紧”。因为第十四周就是高考周了,我们只有十三周的课,而课程安排是一周一节课,所以,我们只有十三节课,十三节课的里面要复习三本书,的确具有难度。
这十三节课的安排是:必修一五节课:分别是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西方政治近代化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
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新中国的外交
必修二也是五节课:
6.古代中国的经济
7.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0.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三三节课:
11.古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12.近现代中国的思想13.西方近代思想及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理科班上课主要是按照他们手头上的资料书进行专题的知识讲述和习题演练,PPT也打算使用。由于时间问题,很多知识点是不能够深入。为了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经常是配合着习题和考试模式的问法强调。幸运的是是从第一周的第一节课来看,这些理科班的学生开始重视了他们的文综的学习。由于某些专题的课程容量太大,恐怕,日后,我们还不得不借用一两节自习课来补回来。
二、文科班的教学安排
文科班这学期已经开始进行必修一的复习这是一轮复习。由于学习对我们导学稿编写的要求和限制,网民们是不能一个专题几个课时的复习,只能一课一导的模式为主。复习中,本人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情况,如何不把复习课不上成新课的模式?
对于这个的思考,我认为复习课应该是这样的:
1.复习课应当有相当量的知识扩展,但是所有的扩展都能够运用在考试材料使用中去,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扩展中有一个灵活运用的思维和记忆,也针对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回顾。这是新课到复习课的成熟的一点转变。
2.在上必修一政治史的某一节课的同时,我也会在这个时间阶段或者类似的结构中添加上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一些考点和知识,这样同学们不会在复习政治史的时候,由于记忆规律,又把经济和文化史生疏了。以后再复习经济上的时候,也得兼顾另外的两本书。一轮复习,我觉得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甚至在适当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去集体朗读一下另外两本书的提纲,因为之前尝试过一个晚读的时间就可以读一本书的提纲的三分之二,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3.上课的模式安排。我觉得对于复习课应该是和新课很很大的安排,新课的时候会很着重大家去探究出一些重要的,要记忆的理论,比如文艺复习的影响等等。复习课,我们直接进行简单的导出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些识记内容,然后,引出我们高考中怎么样考这个知识点,各种的问法和考法是怎么样,来几道不同地区的高考题,不同问法和材料,却看着同样的内容,最后师生们一起探究和总结。所以,我觉得对识记知识的运用、考法,和紧接着的总结才是复习课的课堂的重点。
不过实际上,要做到这一步,一节课不可能可以达到好的效果,应该是两节课(注:我们完全是具备这样的`时间安排自主性)。第一节课是各种各样的识记知识引出和简单考法的扩展,第一节课更能够应付选择题和识记知识的记忆;第二节是针对可能出现材料题的高考深化和应付的研究。
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公开课的问题。一节的公开课不容易让人看到模式的操作。同时,如果操作这个模式的话,需要的是老师对高考题的收集和总结作为教学前提和保障,专业性要求高,其实一句话,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大家肯付出的话。在一个问题,个人的模式和整个科组使用的导学稿,一句话,灵活处理,使用导学稿,但是里面怎么样使用,怎么讲怎么安排,根据个人的模式来把握。
4.关于历史选修部分
我们打算在复习完了必修一之后便进行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的那本书就行专门的学习。根据高考的考纲和内容,我们只挑里面的四五个专题来教学。对这一本书的教学,我们不会太过正规,也不会是作为重点。但是我们会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感悟力的培养。
由于,本人缺乏对高二一轮复习的经验和高考的研究,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些小小的想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去实施和印证我的想法,在教学中认真的去总结、去学习。但是我相信,复习的过程是一个深华的过程,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5】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8个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平行班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
四、教材简析
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五、具体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6月(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六、具体工作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6】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河北省高二历史教学计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指导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接下来,我们将就河北省高二历史教学计划所涉及的主题展开讨论。
一、历史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历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许多方面。学生们应该明确历史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史料和历史文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了解古代先民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和历史事件是如何演变的,这也是学生们历史学习的入门课题。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自然是重中之重。从最早的先民文化,到夏、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再到隋唐、宋元等中世纪时期,河北地区始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学生们在学习中需要理解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以及科技成就等,以此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道家、儒家、佛教等思想体系的形成和传播,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等的影响,佛教思想进入中国和中华儒释道三教交融的历史进程都是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的。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启迪,提高自身的思想素养。
四、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民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其辉煌文化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从“五千年”文化的起源,到中华民族的巨大奋斗,再到新中国的崛起,学生们应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对“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五、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堪称是中国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学生们应该透彻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变革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到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思考中华民族未来文明的方向和进路。
六、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交流也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从东西文化的交融到中西文化的碰撞,再到去探索当前世界文化复兴的发展趋势,学生们应该始终掌握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儒释道、东西方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作用。
总之,河北省高二历史教学计划涵盖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许多方面,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心,学生们应在学习中全面认识和会处理这些问题。历史是道长河,无穷无尽,学习历史是为自己的人生水平提高一个大契机,学生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学习规划,注重提高自己的历史视野和史识,全面发展自身。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7】
1、刘桂英——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2王相国——第二单元第四单元
3.王刚——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1、刘桂英老师-----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2、王相国老师-----第二单元第四单元
3、王刚老师-----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三、高二历史组公开课安排:
1、三月-----刘桂英老师(内容待定)
2、四月-----王相国老师(内容待定)
3、五月-----王刚老师(内容待定)
1、课题名称:课堂随机问题
-----在历史新课程标准框架下怎样处理
2、主负责人:刘桂英老师
3、课题成员:王相国老师、王刚老师
1.本组教师必须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练习。
2.主备课人主要负责课件制作,必须做到80%以上的课件为原创课件。
3、单元测试题题量为90分钟,按高考命题要求,认真选题、制卷和试卷发放。
4、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命题由年级、学校统一安排(或三人每人轮流命题一次)。
5.课题成员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按时上交阶段性研究成果。
6.公开课必须体现新课改理念,希望本组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8】
河北省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主题一:中华文化名人的思想和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课程内容:
1. 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2. 文天祥的思想和影响
3. 李斯的思想和影响
4. 王阳明的思想和影响
5. 王安石的思想和影响
6. 伍子胥的思想和影响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名人的思想和影响,掌握其思想内涵,鉴别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并了解如何将这些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建设中。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主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课程内容:
1. 商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和发展
2.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
4. 唐代的辉煌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宋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
6. 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和对外贸易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掌握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历史,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主题三: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
课程内容:
1. 中国的民谣和传说
2. 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演变
3. 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及其传承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英雄的形象和传承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主题四: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课程内容:
1. 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2.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渊源和联系
3. 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及其启示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掌握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渊源和联系,了解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及其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人文素质。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篇9】
本学期主要学习探究历史选修3和必修1、2、3,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精神,我制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人任教高二C49、C50、C52、C57、C58五个班的历史课,在五个班中,其中分三个层次。普通班C49、C50基础偏差,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班C52成绩较好,学习认真,因此做好培优辅尖工作更为重要。C57、C58为理科,搞好必修教材教学,总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能对比区分,找出它们的异同。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不歧视后进生,与学生多交流,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使更多的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生深造。
4.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每大周三课时,按进度要求完成新课,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单元测验或单元训练,每小节做适当练习。
2、充分应用好教材,改变教法,突出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去思考、讨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上好活动课,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开展研究性课程活动,在现代教育手段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体做法有: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是肤浅性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定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开展多媒体教学。
深入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精心制作课件,争取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5)以周密设计导学案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周密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大周选修三第一单元1、2、3、4课,第二单元1、2、3、4课,第一、二单元复习、分析11
第二大周选修三第三单元1、2、3、4、5、6、7、8课第三单元测试11
第三大周选修三第三单元1、2、3、4、5、6、7、8课,第三单元测评11
第四大周选修三第四单元1、2、3、4课,第五单元1、2、3、4、5、6、7课、第四、第五单元测评11
第五大周选修三第六单元1、2、3课,综合讲评、测评11
第大周必修一讲评11
第七大周必修二讲评11
第八大周必修三讲评11
第九大周必修一、二、三讲评、综合测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