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总结网 >地图 >工作总结 >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时间:2023-07-07 无忧总结网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汇总11篇)。

时间过得匆忙,一眨眼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落下帷幕,就需要我们对近期的工作进行总结,经常撰写工作总结,能让我们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您是否想写好一篇工作总结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政务服务工作总结(汇总11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1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统的广播节目已不再适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改革节目编排、设置,创新制作时尚、另类的电台节目,提高收听率,让节目拥有更多忠实听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为县百强县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指导思想

节目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占领受公市场,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前提是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节目品位。节目理念要创新主要是树立以下四种理念和意识:

1、“对象”理念和意识

2、领先理念和意识

3、变动理念和意识

4、品牌理念和意识

二、遵循原则

节目创新的核心和灵魂是内容创新,节目内容要创新,要遵循前瞻性原则、关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

三、创新内容

在节目延展上创新

1、举办大型的社会活动,积极策划组织各种大型公益活动,让主持人从直播间走出去,让社会更多地了解电台;

2、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各省市电台网站,借鉴片头、片尾、片花,实现节目包装新颖化;

3、抓住最大电台市场——汽车听众,汽车是电台这个媒体与听众沟通交流的最好载体。

在节目编排形式上创新

1、根据老、中、青、少不同年龄段,编排他们所喜欢的节目,要灵活、针对性强,以新闻类节目为主线,增加资讯类、娱乐类、点播类、体育类节目;

2、新开辟《读报》、《我是女主播》、《吃喝玩乐大搜索》、《每日一招学英语》、《看电影》、《车行路上》等节目板块,,娱乐类节目《麻辣乡音》、《娱乐大巴》、《开心茶馆》继续精化,使节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赢得更多听众,给广大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可。

3、把广播服务渗透到节目中,让听众得到最新的信息、较多的知识、有益的休闲。

四、保障措施

1、加强主持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召开研讨会,每位主持人根据自己的主持风格定位一档节目,分管局长负责督促落实,节目成型后由局领导班子审听,确保节目质量。

五、下一步打算

加大电台自创节目的创优力度,打造老百姓心目中的电台主持人形象,以提高广播电台知名度;加强栏目的选题策划和内容包装,在美容饮食、健康养生、衣食住行等方面选好着力点,把电台栏目办得丰富多彩;注重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培训,提高电台员工的整体形象。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2

一、办件情况

(一)行政服务大厅办件情况。截止7月28日,达日县政府行政服务大厅受理行政管理、咨询解答等事项共计1346件。办结率为99%。

本月办件量较多的窗口单位是:市监局(494件)、公安( 399 件)、地税窗口(360)、城乡医保(48 件)、卫计委(16件)、民政窗口(15件)、司法(12)、残联(2件)。

二、工作情况

(一)创新服务模式,切实做到便企利民。为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实际,着重从三方面制定了工作任务台账。一是以“五化”措施(即办事指南规范化、审查工作细则化、业务办理协同化、办理时限提速化、办理流程精简化)为主要求,持续推进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管理工作;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拓展审批服务内容。督促各进驻单位对凡是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社会性、经济性以及涉及安全性的公共服务事项,配合县编办进行全面梳理,并全部进驻大厅集中办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项目齐全、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三是加大行政服务工作宣传力度,拓展政务服务信息公开范围。通过宣传,最大限度地让全县广大城乡居民知晓行政服务大厅工作,参与、支持、监督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使行政服务工作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二)促进信息交流,加强服务型窗口建设。各窗口按照中心要求,将全年重点工作及领导对窗口工作的要求、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等及时编写成信息,推进各窗口间工作交流,同时将质量较高的信息报送县政府办公室,为领导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今年以来,进驻部门高度重视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窗口坐班制度,现场指导窗口工作,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进一步配合中心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热情服务办事群众,推进单位与中心大厅之间互联互动,树立良好的'窗口服务形象。

(三)务实推进工作,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县市场监督局积极开展窗口建设,畅通各类市场主体准入通道。 积极为个体商户简化登记手续,缩短办照时间,打造优质服务的文明窗口形象。在注册登记工作中,坚持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为办事群众提供公正、公平、公开、高质立 、常态化的服务,做到资料齐全当场办、资料不齐区别办、紧急项目加班办、重点项目指导办、特殊项目灵活办",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3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改革、管理、服务”三条主线,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全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共受理审批业务132502件,办结132642件。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完成工程招投标项目438个,交易金额248.75亿元;政府采购项目343个,交易金额128.52亿元(含PPP项目3个,交易金额120.03亿元)。

(一)突破改革难点,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设。研究起草《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建设实施方案》、《青岛市行政审批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对中介超市的适用范围、选取方式及职责分工、入驻条件等做出了明确规范,推动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健康发展。二是探索实施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起草《关于优化青岛市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意见》,通过向经济功能区下放审批权限、相对集中审批权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项目提前介入服务、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等改革措施,提高经济功能区审批效能。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再上新台阶,青岛海关、市侨办、市司法局等部门新入驻市审批大厅。市城乡建设委等部门将审批事项和人员集中到行政审批处并整建制入驻大厅,实现建设项目审批在大厅“一窗式”办结。开展审批证照统一制发工作,市城乡建设委等17个审批部门的53类审批证照纳入统一制发系统,进一步破解审批放权最后一公里难题。截止目前,大厅制证中心共统一打印审批证照2840余个,快递免费送证1370余件。开展证照批文信息共享试点,实现市、区市两级工商营业执照信息共享。继续做好全市重点项目督查公示系统,并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截止目前,836个市重点投资项目纳入该系统,其中2016年新增市级重点项目及问责项目266个。加快市、区(市)两级标准化建设,目前,共梳理事项1450余项、事项要素信息153500余条,并将标准化成果录入审批系统。

(二)严格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有关要求,在借鉴昆明、宜宾等地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拟采用类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开展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制定PPP类项目示范性采购文件和交易操作规范,并指导完成了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A包等PPP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在试行政府采购货物类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基础上,制定了服务类、工程类政府采购文件示范文本,已投入使用。二是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制发《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开标评标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划分,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试行《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开评标预案》、《政府采购项目开标预案》,对开评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置,确保开评标组织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构建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起草《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信用评价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标一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社会信用“红黑名单”,为招标人、采购人科学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重要依据。全省率先组建由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律师组成的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以来,依法受理各类异议、投诉案件8起,受理行政处罚案件19起,对12家单位进行了处罚,累计处罚金额231.7万元。

(三)优化服务流程,建设全国一流政务服务大厅

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制定《青岛市网上行政审批规划建设方案》,整合各区市网上审批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新华社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从“催着政府办”到“政府催着办”》为题,对我市的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做好全市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启动“绿色招标直通车”,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化解招投标难题,确保新机场、地铁等重点项目及时推进。做好项目代办帮办工作。先后赴李沧区、市北区召开项目协调会,协调推进项目进程,办理项目施工手续。积极联系服务企业,先后走访了青岛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现场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市级绿色通道共办理重点项目209个,代办项目42个。三是研究支持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广泛调研福州、长沙、宁波等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支持工业企业和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四是提升大厅综合保障服务水平。结合“两学一做”有关要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组织社会监督员对市级专业分大厅和区、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审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开展服务对象第三方工作评议,引导服务对象对工作人员廉政勤政情况进行评价,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改造大厅软硬件设施,完善大厅各功能区,开辟大厅停车场一处,新增停车位20个,有效解决办事群众停车难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部门审批事项“厅外循环”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部门未使用审批系统办理业务。部分审批部门没有完全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将大厅窗口当作“收发室”,大厅受理后审批件流转回局内处室,企业仍需在部门和大厅来回“跑”手续,导致审批超时等问题。部分部门由于办件量大、使用部门专网系统等原因,未使用大厅审批系统办理,大厅无法对此类业务办理进行全程监管,对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厅外循环、办理超时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二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到位。行政审批中介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特别是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环境、安全、水土保持等多项评估、评审,中介服务收费高、耗时长,工作效率不够高。由于缺乏统一的执业规范和监管措施,中介机构自律意识差,违法违约成本较低。

三是改革工作受制于技术力量薄弱。现有的政府采购平台运营开发商技术力量薄弱,政府采购各项工作受此制约很大,很多改革工作无法开展。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深化网上审批服务工作,升级改造区、市行政审批办理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开发手机APP,为办事企业提供网上申报、预约咨询、服务评价等服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加快建设行政审批中介网上超市,实施中介机构网上抽取和网上评价,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考核管理。结合全市中介机构改革工作,会同市编委办等部门在市审批大厅设立中介服务窗口,实行网上全程监管。

三是加强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业务指导工作。制发《青岛市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意见》,在经济功能区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升经济功能区行政审批服务水平。

四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机制。探索将工程项目资格审查环节纳入评审流程,实现工程项目招投标全程电子化。研究制定《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借鉴外地先进做法,采用类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投入方式,开展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4

上半年,市政务办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各项任务,紧盯主线,狠抓落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牢牢把握平台建设、审改推进、项目服务等核心工作,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窗口创建等重点任务,以“三大一实干”活动为抓手,积极促进作风转变和效能提升,各项工作起步顺利,主要任务推进有力,全面建设稳中有进,为年度目标任务的有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6月30日,市政务中心累计办件量达到582267件,其中即办件526435件,承诺件55800件,同比降幅7.48%,群众满意率100%。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把握节点,统筹实施,“一办四中心”建设推进顺利

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方案要求,围绕大楼建设、资产处置、后勤保障和物资筹备等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整体建设临近尾声。一是加快工程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入驻时间表,倒排工作计划,细化施工内容,严格把握工程进度,确保了时间、标准和要求三个落实。加强工程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实地勘查,妥善做好市领导视察指导的相关工作,广泛听取领导、专家和使用单位的指导意见,不断优化设计施工,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二是推进资产处置。认真贯彻2016年市政府第24号会议纪要的有关要求,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同步展开社保大楼、审图中心、采购中心和工程交易中心等各处资产的处置工作,按计划稳步展开中粮大厦二次安置装修工程,妥善安排实地测量、资产评估和相关划转手续的办理,整个处置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三是落实后勤保障。会同市编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展开后勤保障基础调研,全面摸清入驻单位后勤工作底数,论证商定“一办四中心”后勤管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及具体管理模式,修订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制度,积极筹开各类后勤管理工作协调会议。完成各物管专业政府集中采购,安排相关物管中标单位进场熟悉情况,召开物管各专业的过渡交接及后勤工作协调会,牵头组织进驻单位实地对接。四是加强物资筹备。认真分析把握工程建设特点,按照进度时序妥善组织档案密集柜和活动家具的政府采购工作。目前,档案密集柜已完成集中招标、后续深化和合同签订,计划于本月内完成生产安装;活动家具完成招标采购和现场深化,产品加工安装工作正在密集推进中。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认真研究后勤管理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结合“一办四中心”后勤工作特点,从保障的规模、范围、数量、标准等基础要素入手,详细制订了后勤设备的采购计划。在此基础上,围绕大楼整体搬迁入驻,组织相关部门对所需开办物资进行集中商议,基本完成了购办清单的梳理制订。五是筹划入驻搬迁。按照市政府明确的批次进驻安排,结合整个建设工作的总体任务,广泛征求入驻单位和保障部门的意见,针对此次搬迁单位集中、头绪繁杂、周期较长的特点,围绕业务系统整体切割、重要档案设备迁移等难点问题,组织相关保障单位集中研究,制订了较为可行的整体搬迁方案。

(二)健全机制,优化平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平稳有序

深入贯彻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我市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市级平台整合工作扎实有效。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照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要求和功能标准,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市级公共资源中心的机构三定方案,按照职能分类和交易内容设立9个处室,分别明确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以现有在职工作人员为班底,针对不同的交易类别和业务要求,科学编配岗位,合理调配力量,促进了人岗相适。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研究颁布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梳理优化标准化交易流程,修订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规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软件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是推动信息配套。按照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开发建设进度,集中组织软件平台上线试运行,广泛征求并听取各用户单位的使用意见,组织相关领导、专家二次论证,不断优化系统的设计功能。按照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交互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进行研究攻关,从各级各类平台数据参数的特点入手,妥善开展系统端口的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省市系统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三是促进协调发展。围绕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研究确立了辖市(区)交易分中心的设立办法,协调撤并了新北区部分原有交易机构,并就钟楼、天宁、新北交易功能统一归并市级平台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初步调研。在此基础上,集中组织溧阳、武进、金坛公共资源交易分平台建设情况调研,结合发展现状,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了后续两级平台实现化学整合的具体要求。

(三)综合布局,分类整合,“12345”公共热线筹建成效明显

按照全市“12345”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方案的具体部署,围绕平台搭建、热线整合、平台对接及配套服务等主要内容,有序推进热线筹建工作。一是加快基础平台构建。会同市编办、市财政对“12345”基础平台的功能定位和机构组成进行细化论证,明确外包服务的采购规模和实施办法,按计划完成了服务外包采购工作。及时调整充实机构管理人员,协同服务供应商组织话务人员招录,补充完善各类业务题库,分批展开话务人员培训,平台框架基本形成。二是有序推进热线整合。严密组织原信访局“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交接,妥善安排过渡期各项工作,并有序完成了政务办(67886869)、编办(12310)、商务局(12312)、民防局(86900589)4条热线整合工作。在此基础上,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就12329、12333、12315三大热线平台的整体进驻进行基础调研,结合现有平台的业务实际和运营特点,围绕功能布局、技术衔接和日常管理等基本需求广泛交换意见,初步明确了热线进驻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计划。三是加强各级平台衔接。按照全省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建设要求,完成与“江苏12345在线”的技术对接,及时受理省平台的业务派单,加强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截止5月份,共受理“江苏12345在线”派单166件,已处理回复165件,满意率86.27%。积极推进辖市(区)热线平台的建设工作,会同相关部门集中组织调研,针对各地在筹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时梳理汇总,妥善给予协调解决,有力促进了各级热线平台的同步快速建设。四是不断完善服务配套。着眼拓展提升平台的服务功能、应用水平和服务范围,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常州12345”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开发工作。目前,公众号已正式上线测试,并受理有效投诉16件。

(四)巩固成果,突出亮点,全面深化审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围绕我市政府职能转变“5416”工程的总体部署,着眼深化建设项目审批“五联合、一简化”、辖市(区)审批局试点和涉建中介管理平台等重大课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着手调研论证,审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巩固提升“五联合、一简化”改革成果。认真总结前期建设项目审批“五联合、一简化”的经验成果,围绕联审联办、集约增效的思路,积极探索建设项目审批“一窗式”受理新模式,会同有关涉审部门就“一窗式”设置的功能定位、流程环节及标准要求等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初步的共识。配合编办与审图中心、软件公司进行对接,修订完善了《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数字化联合审查规范》具体内容,提高了《规范》的可操作性。二是全面推动辖市(区)审批局改革试点。按照全市审改工作要求和辖市(区)审批局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配合市编办积极展开摸底调研,主动与有关辖市(区)政府、相关部门接洽沟通,全面梳理改革试点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会同市编办组织相关辖市(区)编办、政务办赴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学习考察,实地了解先进城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优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参考前期摸底和外出考察的总体情况,指导相关辖市(区)政务办调整完善试点方案,着手启动政府投资和市场准入两大领域行政许可事项的梳理,为后续的改革推进提供了保证。三是加快实施“中介超市”筹建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涉审中介收费管理,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目标任务,会同市编办、市发改委展开联合调研,广泛吸收兄弟城市加强中介管理的经验做法,围绕全市《中介管理推进工作计划》的总体设想和规划,进一步讨论明确政务办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工,以此为依据,集中梳理进驻“中心”事项涉及中介服务和收费的有关文件,着手“中介超市”平台功能和业务模块的设计思考,全面启动平台开发方案的起草工作。

(五)把握重点,协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为主线,紧盯“一办四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网上审批系统拓展项目两大重点,立足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潜力,各项工作同步协调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一是全面铺开“一张网”建设。深入贯彻《省政务服务网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全市“一张网”建设的基础条件和现状走势,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梳理制订任务细化分解表,下发相关的工作通知,明确辖市(区)、市级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标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良性工作网络。配合政府办召开全市“一张网”建设工作推进会,传达解读上级精神,部署我市具体任务,严密组织各级各类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为筹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扎实开展“一张网”建设督查工作,组建成立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相应的督查工作方案,在组织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抽调精干人员对25个市级部门的入网事项进行拉网式普查,详细列明问题清单,逐项落实整改时限和措施办法,起到了良好的督导效果。不断加大“一张网”建设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体验活动,努力提高广大企业群众的认识度和接受度。截至6月12日,江苏省政务服务网累计访问量38.71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九名,APP下载量13.33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二名,用户注册量3.49万户,暂列全省第八名,实名认证量2.17万人次,暂列全省第七名。二是积极推动“一办四中心”信息化建设。全力跟进政务服务“一办四中心”信息化配套建设,结合进驻单位使用需求的调整变化情况,加强与施工现场的沟通协调,督促代建单位及时安排变更。加快推进信息化终端设备采购,会同财政、经信等部门多次展开协商,明确了采购范围、内容、数量和方式,在此基础上,按照采购流程,委托相关中介代理机构进行询价,确定采购规格和技术参数,有力配合了大楼智能化建设的实施。三是努力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在现有建设项目网上审批一期项目上线运行的基础上,按照省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的建设标准,不断加快功能拓展和技术改造,先后完成了投资项目外网预受理、在线监管平台对接和一般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的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同步跟进组织辖市(区)预受理窗口的业务培训,审批平台功能得到了巩固强化。

(六)把握关键,强化机制,重大项目服务代办取得实效

认真贯彻“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要求,着眼项目特点,加强分析研究,充分发掘自身在服务企业、推进项目上的资源和功能优势,不断提升综合代办服务水平。一是充实代办服务力量。全面加强代办中心自身建设,按计划完成人员调整补充,健全完善业务培训、进度研究、情况通报、问题会商等各项工作制度,巩固拓展分类指导、分组服务、分段考核、分项跟踪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服务代办水平得到加强。二是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组织召开重大项目分析解读会,细化领导分工,落实具体责任,按照重点项目全程办、一般项目结合办的原则,合理制订分类代办计划,分组编配代办人员,保证了重大项目跟进服务到位,促进了审批效能的提升。三是深化市区联动服务。坚持“走进去”和“落下来”相结合,以园区服务为中心,巩固拓展联动服务的范围和层次。继续深化科教城“主题服务日”,会同区政务办定期走进园区,掌握项目实情,汇总矛盾困难,协调工作难题,切实为园区企业和项目主体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现场服务。加强园区服务分中心建设,广泛采取现场查看、会议座谈等形式,实地了解分中心服务情况,及时协调园区管委会和主管部门解决矛盾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任务要求,有力促进了分中心的建设发展。

(七)突出党建,教管并举,大厅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

牢固树立党建育人、管理增效的工作理念,坚持把主题活动和品牌创建作为今年党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教管并举,双管齐下,有力促进了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活动。深化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着力建设具有窗口服务特色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分类分段制订相应的标准,建立健全综合考评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活动效果。周密部署开展“三大一实干”主题活动,全员发动赴奔南社区入户走访,广泛组织一线人员和企业群众大讨论,在全市窗口单位中牵头开展“有激情、重责任、敢担当、守规矩”大转变活动,在深入听取基层一线需求和企业群众诉求的基础,从窗口特点出发,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办法,带动了窗口单位作风效能的全面转变和提升。二是持续创响党建品牌。在首批推出十大特色党建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品牌的深化拓展工作,一方面,大力加强本级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建强班子队伍,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狠抓创新理论武装,通过规范支部各项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人心士气,进一步激发党建品牌的形象生命;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品牌影响,把党建品牌与平台建设、体系发展和服务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为全力创建全市“第一窗口”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三是加快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力推动窗口服务标准化申报工作,围绕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监管流程、保障体系等主要指标环节,梳理编制服务标准目录,广泛征求辖市(区)政务办、入驻单位、工作人员和部分企业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制订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表并按程序组织上报。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5

XX年,县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省、市行政效能建设暨政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目标,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继续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在全省市州中“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目标和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努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切实解决审批服务事项较多、程序复杂、时限较长,办事效率不够高等问题,20XX年,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机关效能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对外窗口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就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狠抓内部管理,着力打造政务服务新形象

今年1月,中心顺利搬迁到县政务服务综合办公楼办公,办公区域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倍,县就业局、医保局和社保局整体入驻,县地税局办税大厅、交管服务大厅同时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仅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就增加了50余人。为进一步抓好新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心从制度建设入手,内强管理,外树形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一是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富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大楼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富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务中心的管理地位及对各入驻单位的管理要求,为政务中心对综合办公大楼的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政务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及各入驻单位分析讨论政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加以改进;三是强化对政务服务大厅的管理,研究制定了《富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考核办法》、《富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富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做到奖惩有度、有章可循;四是为加强对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了中心管理人员值班制度,采取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的形式,定时巡查大厅,及时纠正窗口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解决大厅运行中的突发事件,维护政务服务大厅的正常秩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了政务中心整体搬迁后的规范、有序运行,基本达到了搬迁后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打造了政务服务新环境、新形象。

(二)以治庸问责行动为契机,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1、大力开展行政审批事项“一清理三减少”行动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省市州中实现“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目标,中心与县监察局、县法制办、县发改局(物价局)和县编办协调配合,本着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的原则,指导全县46个部门和单位对本单位的审批服务事项逐一清理。通过集中审核和清理,全县审批服务事项由原399项减少、调整为238项。其中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原来264项减少为76项。原有的40件承诺办结事项调整为即时办结事项,承诺件减少比例为20%。在23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承诺事项的总法定时限为5204个工作日,承诺办理时限为1674个工作日,承诺时限压缩到了法定时限的32%。取消土地证工本费等收费项目一共12项。截至10月底,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6230件,办结16230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现场办结率达99.8%,承诺提速54.73%,办理提速97.37%,群众评议满意率100%。

2、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

审批服务事项“一清理三减少”工作结束后,县政府对全县保留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公告,并对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和办理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凡是县政府确定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和单位,本部门、本单位保留的审批服务事项的受理和办理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股室,行政审批股室按要求成建制集中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县级各部门、各单位与本单位窗口首席代表签订《四川省行政审批授权书》,授予行政审批股室负责人(或者是政务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四项权力,一是审批决定权、二是审核上报权、三是组织协调权、四是印章使用权。通过授权到位,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理到位,严格禁止“两头受理、体外循环”。

目前,共有41个部门和单位派驻的80余人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县地税局、县医保局、县社保局、县就业局、县房屋登记中心、县交管所等原办事大厅全部进驻中心,涉及立项、基本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水土保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涉税业务、工商登记、卫生管理、银行服务等项目,全部都能在政务服务大厅受理和办理。

3、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坚持和完善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制度,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二是要求各窗口工作人员坚持电子政务大厅网上值守,提供网上咨询、预约、预审等服务。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定期登陆电子政务大厅,及时解答咨询、处理投诉,截至10月底,接受网上咨询45件,处理并回复网上投诉13件;三是指导并协助晨光科技园区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延伸政务服务职能;四是制定富顺县投资项目领办服务暂行办法。由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专人作为领办服务人员,在投资项目报批过程中,根据项目业主单位的意愿,提供“一对一”全过程审批指导和引领,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办理从立项到开工的所有审批管理手续。截止10月底,受项目业主委托,完成代办项目1件;五是着力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在认真贯彻《四川省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手册(试行方案)》的同时,按照“统一受理、提前介入、信息共享、同步审查、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富顺县并联审批操作程序》,截止10月底,并联审批办结24件。

(三)以试点工作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内涵建设

今年,我县被确定为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18个省级试点县之一,中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政务服务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

1、充分运用“一清理三减少”行动的成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

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行政权力清理。试点工作之初,中心按照行政权力清理的要求,对涉及政务服务的几类行政权力进行了清理,编制了政务服务目录。之后又按照“一清理三减少”的高标准、严要求对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对乡镇便民服务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清理出的项目由县政府进行了公告。公告后,中心及时将调整、保留的项目在行政审批业务软件中进行了更新,并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在试点工作新建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网站上进行集中展示。公众可通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网实时查询业务办理的情况,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

2、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延伸,实现政务服务窗口前移

为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内涵,在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平台延伸到乡镇。5月底,全县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和便民服务业务通用软件、2个村和4个社区的便民服务代办点也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与电子政务平台联通,实现了省、市、县对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实时监控和对便民服务事项受理办理情况的电子监察,政务服务窗口前移。

3、以平台搭建促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与县监察局协调配合,加大考核力度。为进一步巩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成果,县政务中心与县监察局协调配合,加大对乡镇人民政府巡查考核力度,并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与“治庸问责”行动挂钩。通过督促整改,原个别没有落实场地的乡镇落实了场地,部分落实场地后没有及时启用的乡镇在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后正式启用,全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阵地”建设基本完成,形象普遍有了较大改观。二是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乡镇便民服务业务通用软件安装到位后,中心于5月专门举办了便民服务业务通用软件操作和使用培训会,全县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70余人参加了培训。之后,中心共组织人员先后三次到乡镇指导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确使用软件,并进行视频监控设备和网络的维护;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中心会同县监察局研究制定了《富顺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执行。《办法》明确了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责和定位,对便民服务中心的事项办理和人员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下一步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10月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咨询事项66806件,受理事项77171件,办结76619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99.5%。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咨询事项94334件,代办事项84719件,接待和处理投诉77件。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从目前的办事效率、办事流程来看,个别部门“两集中、两到位”仍未真正落到实处,对窗口授权程度不高,办事群众在中心窗口、局办公地“两头跑”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并联审批工作尚有差距。行政服务职能交叉,部门强调各自的办事程序,并联审批工作推进较难。

三是个别部门不严格按要求选派窗口工作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行政审批队伍整体服务能力有一定影响,给中心管理加大了难度。

四是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少,专业人才匮乏,难以保证工作质量。此次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县级部门、乡镇和村(社区)缺乏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给中心的工作指导加大了难度;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四川省行政审批业务通用软件系统与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不能完全对接,也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效果。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6

201X年,我乡政务公开、为民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信息源供给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监管机制、村级月公开机制、测评机制等五大工作机制。制定了XX乡政务公开考评办法和重点任务分解表,对乡直各单位、站所政务公开有关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严格考评落实。

201X年XX乡人民政府在XX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开信息达234条,其中主动公开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及人事信息13条,主动公开规划计划、统计信息14条,主动公开财务预决算、财政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和“三公”经费信息104条,主动公开应急管理信息17条,主动公开行政权利和为民服务信息11条,重点工作及重大事项决策信息13条,政策文件34条,政策落实情况26条,乡村政务公开栏实时公开乡村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开通了政务微博和微信,利用新媒体助力推动政务信息工作公开,便于不同人群充分、及时了解我乡工作信息。我乡政务公开工作仍存在公开内容不充实的问题,部分单位对政务公开认识不够,工作不积极主动,导致政务公开工作难以常态化开展。dlbDF.orG

2020年,我乡将按照各级有关规定和市、县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和为民服务工作建设,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优化:

一是紧紧围绕实施政务公开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深入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努力在XX乡形成各级干部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群众积极关心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氛围。

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规章制度和重点任务分解情况,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谋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为民服务大厅正常运行,完善大厅工作制度。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7

20xx年,在市政务服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年初,我们制发了《关于20xx年度政务服务的工作意见》,将认真抓好《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广安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办事行为作为我委年度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唐鹤松为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肖建华、甘惠英,纪检组长张清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机关事业科和企业科分别负责市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市属国有企业监管中涉及的政务服务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委领导多次在职工会上强调,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民主是最大的约束,国资监管的每项工作都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作业,不允许有暗箱操作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否则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明确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国资委作为新设立的新机构,我们在人员编制少、工作头绪多、矛盾多、困难多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行政审批事项。二是落实了经费保障,国资委所涉行政审批事项均不收费,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所需经费均按须支付,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三、规范操作,实行阳光作业

按照政务服务和公开的具体要求,我们在对我委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在清理的基础上,利用政务公开栏和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开。对五项行政审批事项我们承诺了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承诺办理时限均有大幅缩短;公开了申请条件、申报所需要相关资料、是否收费等事项,明确了责任科室,按照政务中心的统一格式印制了《办事指南》,以方便群众咨询和办事,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一年来,我们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七件,均提前办结,没有发生任何投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违规受理或办理的情形,杜绝了吃拿卡要的现象,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同时我们将我委涉及的重要文件及信息在政府信息网站上进行了公开,今年5月份以来,我委通过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发布信息共计13条。没有发生错报或其他泄密事件。

20xx年,我们按时按质完成了政务服务及政务公开的相关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后,我们将打造服务型政府机关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相关制度,拓展委机关政务公开的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竭诚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8

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XX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宣政办秘〔20xx〕140号)文件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工作,现将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决策公开。中心制定了决策公开制度,坚持做到了制定文件、政策解读、意见征集情况、采纳情况等及时公开。重要政策通过新闻发布、媒体发布等形式公开。20xx年以来更新决策公开信息7条。

(二)执行公开。及时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等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20xx年以来更新执行公开信息6条。

(三)管理公开。对中心权责清单及动态调整情况进行了说明。按照统一要求,及时公布了预决算、三公经费、专项资金和扶贫工作情况,20xx年以来更新管理公开信息情况35条。

(四)服务公开。中心门户网站建立了“政务服务专栏”,链接到安徽政务服务网-XX分厅界面。在实体大厅搭建办事指南自助查询平台,采购5台触摸屏查询一体机,将其主页设置为安徽政务服务网XX分厅,办事群众在大厅内可就近利用触摸方式,一键查询政务服务事项的基本要素、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办事指南内。

(五)结果公开。建立了规划计划专栏和决策部署落实专栏。公布了政务服务相关行动计划、工作规划,年度和半年工作计划、总结等。对上级决策中涉及到政务服务内容的,及时将贯彻落实情况在相对应的决策部署落实栏目中公开,定时公布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20xx年以来更新结果公开信息情况17条。

(六)政策解读。一是合理设置政策解读栏目,中心根据政策类型,将政策解读栏目分为本级政策解读和上级政策解读,分类别及时对有关信息进行公开。二是加大政策解读信息公开频次,并着力在解读形式和解读方式下功夫,通过主要领导、专家、媒体角度对有关政策以图片、文字、漫画等形式详细解读,增强了政策解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媒体发布、主要负责人发布等形式,公开新闻发布信息6条。

(七)回应关切。今年以来,中心着力抓好回应关切事项,在做好互动回应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主动回应工作。一是领导重视,主要领导带头做好回应关切,同时结合自身职责,对一些政务服务方面的热点问题主动进行了回应。二是回应互动有保障,在中心上下形成了舆情回应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回应及时准确,今年中心无重大舆情回应不及时情况。

(一)基础信息及平台建设。对政府领导、机构、人事信息等基础信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公开。政务微博保持每天更新。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设置,政务信息公开目录设置规范,设有特色栏目。20xx年,通过中心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共发布信息近500余条。20xx年,累计接受政民互动、“12345”市长热线、论坛微博等群众咨询10余次,按时办结率100%。按市政府要求,参加了1次新闻发布会。

(二)依申请公开。严格按照《XX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开展工作,确保了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20xx年中心共受理了2件依申请公开事项,并按要求通过政府公开网页、电子邮件和信件邮寄的进行了回复。

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明确了工作人员,建立了政务公开联络员队伍。20xx年接受市政府政务公开季度考核、第三方测评以及网站普查测评近10次,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在市政务公开办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各项内容,政务公开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 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的梳理,逐步扩大公开信息的'覆盖面,确保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官方微博运营水平,实现透明务实、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9

今年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总目标,坚持“改革、服务”两手抓,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规范审批行为、主动服务项目建设等措施,着力打造“便民、高效、快捷、公正、公开”的政务服务环境。截止6月底,中心共接受群众咨询6.2万余人次,累计受理各类办件24989件,办结24892件,办结率达99.6%,月均办件4149件,收缴各种费用79462.25万元。为9个招商引资项目打包收费,应收860.34万元,实收73.12万元。共组织现场联合查勘56次,召开项目会审会议5次,共有22个项目通过了落户会审,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近23.86亿元。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政务服务工作,并多次到中心进行调研,解决中心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完成了中心办公场所扩建,办公面积达XX余平方米;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xx办发〔XX〕5号),召开了全市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会议,提出了“六制”建设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一是按照整合职能、充分授权的原则,实行办理“一站制”。按照2月28日召开的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xx办发〔XX〕5号)文件要求,全市36个共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采取整体进驻、设置综合窗口、设立分中心的方式全面进驻中心和纳入中心管理。目前,中心按功能分为6个服务区,共设置窗口26个,进驻部门34个,中介服务机构7个,窗口工作人员达到113人;设有公安局交警支队、公安局出入境管理、人社局、农机局农机监理所、市残联政务服务等5个分中心。

二是按照集中审批的要求,实行审批集中制。在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应进必进”的基础上,按照“一门受理、一站办结”的原则,全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全部设立了行政审批科,明确了首席代表,并对首席代表给予了充分的授权,逐步实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

三是全力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xx办发〔XX〕5号)文件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项目全程代办的要求,中心对全市各地项目代办员进行了全面的统计,确定代办员人数39人。并组织工商、发改、环保、规划、国土、住建、消防等部门进行了反复商量、讨论,编印了《代办员业务培训资料汇编》拟于近期开展培训,以便代办员知晓各审批部门的流程、环节、所需要提供的资料,提高代办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收费“一表制”。中心主要从两个方面全力推进收费“一表制”工作。一方面是对招商引资项目,严格按照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收费标准执行。另一方面是对进驻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的收费,中心会同物价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服务性收费进行了全面梳理,印制了《xx市行政事业性、服务性收费手册》(XX年版)。中心根据该手册,对进驻窗口的收费项目性质、依据、标准等内容进行清理、核实,印制收费明白卡,予以公开,在中心实行一次性缴费。

五是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制和电子监察制。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中心目前使用的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此,中心多次邀请市信息中心和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的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新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初步建设意见,已拟定建设方案报市政府。

今年来,为实现项目审批提速增效,中心在服务大厅设立了“项目审批绿色服务通道”,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并建立了项目联合会审机制,使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切实得到保证。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举办了“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演讲赛,树立了中心为窗口服务,窗口为服务对象服务的意识和理念。“七一”期间,还组织召开了“绿色生活趣味运动”趣味运动会、上党课、“七一”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庆祝建党93周年。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了中心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展现了中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增强了中心的.凝聚力,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上和平凡的工作中。

今年以来,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下阶段,将继续围绕“六制”建设;围绕项目服务提速提效,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是做好政务服务工作的前提,要按照xxx在兰考考察政务服务中心时所说: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亲属甚至是父母一样对待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让窗口工作人员深切体会到办事群众的感受,深刻领会到转变服务观念的重要性,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认真查摆和整改在窗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服务态度。

(二)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能力是做好政务服务的基础,窗口工作人员对业务的不熟悉,没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会直接影响到窗口、部门和中心的形象。为此,中心将继续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窗口形象。

(三)在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政务服务工作的目的。一是要以方便服务对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来设计审批服务流程,梳理审批事项,实施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在进驻中心部门与窗口之间、窗口与窗口之间,一级单位与二级单位之间积极推行并联服务,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三是组织代办员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代办业务能力、代办效率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全市党群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中心实际,继续扎实开展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二个环节工作。同时,围绕形象亮化、效率提升和服务优化,针对性地开展整顿作风专项行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按照窗口管理相关制度,加强窗口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三是要增强中心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要树立中心兴旺我光荣的荣辱观,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之间、窗口与窗口之间、窗口与中心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强凝聚力,切实维护中心整体形象。

[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10

一是着重在加强党支部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和《关于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将“从严”贯穿于机关党建各个环节;结合巡视中查找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三会一课”的内容和指标,机关党委坚持每周提前通知支部工作安排,加强检查督导,实施痕迹管理。二是着重在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上下功夫。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大研讨大行动”活动,认真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党性分析,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带头上党课,通过解决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等倾向性问题,增强机关党组织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三是着重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大力巩固去年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和党费收缴清理成果,严把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确保党员来去清晰,党费上缴及时;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巡视整改要求,按期组织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和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严把党员发展程序和发展质量,确保队伍纯洁。四是着重在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培训上下功夫。7月份,组织了43名党员干部赴长征干部学院举办一期“走红军路、扬红军魂”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9月份,分两批组织了92名党员干部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开展教育培训。先后组织了2次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业务培训,重点对年度主要党建活动、党内统计、党组织和党员信息采集、党费收缴及“三会一课”会议记录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和细化辅导。

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篇11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围绕“产业突围、转型突破”工作主题和“五区、五转、五动”“五个攸州”工作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应对新挑战,着力攻坚克难,勤征细管,深化改革,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工作业绩。

一、坚持培源挖潜,收入实现“双量”齐升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9亿元,占年初预算100%,同比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65亿元,同比增长26.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9.25%,较上年提高7.65个百分点。20xx年,因宏观经济下行、煤矿长时间关停、持续减税降费等诸多不利因素挑战,特别是受省政府“控减非税收入,提高收入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影响,财税收入形势十分艰难。面对困境,全局上下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主动应对,着力培源促产,致力挖潜增收,实现了收入总量稳步提升、收入质量明显改善。

一是培源促产保收。深化园区体制改革,推行园区税收地方留成返还制度,着力激发园区企业活力。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远大水泥、鸿华麻鸭等复工复产和松本林业、昆山地博、昊华化工、博士科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稳步实施“助保贷”、“续力贷”,撬动信贷资金6.95亿元,节约信贷成本0.2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现重大突破。继续支持房地产去库存,努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拓展发展新视野,依托攸商资源,推行“爱乡回流”激励政策,积极引导老乡回乡创业,总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盘活资源增收。着力盘活土地和资产资源,加大资产出让和处置力度,全年出让土地26宗,处置资产25宗,实现缴库10亿元以上。

三是综合治税促收。共建国、地办税大厅,推进“两税”深度融合以及与国土部门不动产登记网络对接,健全办税网络前置机制。全面启用综合治税信息系统,实现涉税信息互联共享,利用税收预警机制,加大税收评估和稽查力度。完善重点工程项目、烟花鞭炮、个税代扣代缴等税控管理方式。积极与省、市对接,开展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千方百计挖潜增收。

四是凝聚合力抓收。及时把握财政经济发展动态,认真分析财税形势,积极研究对策,密集调度,压实责任,强化对乡镇(街道)和执收单位的财税考核,凝聚抓收合力,确保收入顺畅入库。

二、坚持统筹调度,支出保障有序有力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41.73%,占调整预算的129.98%,较上年增长0.15%。面对保障压力大、资金比较紧张等困难,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调度,严格按政策要求有序保障了各项支出需求。

一是优先保障基本待遇。严格按政策落实津补贴提标,加大乡镇工作补贴、公积金、车补等保障力度,有序实施工资统发扩面,将农口、城建、文化等二级机构纳入统发范畴,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二是全面保障民生支出。完成教育支出6.25亿元,有效确保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全面支持公办幼儿园建设,着力支持农村学校“薄改工程”,加快了江桥小学、上云桥中学、职业中专等建设。完成医疗卫生支出5.84亿元,拨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兑现村卫生室的基药补助,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持资金。完成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5亿元,重点支持《一辈传一辈》等优秀作品创作和老体育场、图书馆等改造,加大“三送”下乡和农村群众文化、大众健身等保障力度,大力支持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6亿元,重点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救助以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发放,支持再就业、重度残疾人护理,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需求。

三是大力保障“三农”投入。完成农林水事务支出8.18亿元,其中:投入扶贫资金0.6亿元,落实“7+6”等系列扶贫政策;投入“一事一议”、美丽乡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奖补和扶持资金0.26亿元,实施奖补项目221个;全面开展“两卡两折”发放工作,发放惠农补贴1.62亿元;着力支持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移民后扶、镉治理、病险水库、粮食产能田间工程等项目资金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四是着力保障城乡共建。完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6亿元,有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城区路灯维护及电费、绿化养护和植绿补绿、清扫保洁、污水处理、市政基础设施修缮等,助推城区品位提升;大力支持城乡环境同治、县城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拆违控违、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助力人居环境改善。

五是有力保障项目建设。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速推进棚改、异地扶贫搬迁、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整合融资和项目资金,有力支持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城市“双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改造、特色镇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坚持稳健施策,财政管理扎实推进

面对税源不足、资金较紧、债务趋高等多种矛盾,始终遵循公共财政取向,稳健推进财政改革,稳步优化管理体制,着力推进科学理财、创新理财。

一是调整优化县乡财政体制。顺应“营改增”、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变化,进一步调整县乡财政体制,重新划分县乡收入范围,下放矿产、房地产等行业税收级次,实行分类分档分成,建立收入任务共担机制;统一基本保障,细化量化乡镇预算,基本实现县乡预算一盘棋,积极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

二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强化全口径预算制度,严格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决算工作,实现了一级预算单位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全覆盖。持续推进绩效评价,全年完成自评项目30个,评价资金11亿元,其中重点评价项目10个,评价资金2.5亿元。

三是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融资平台改革,组建“一中心六平台”,实行薪酬绩效挂钩制度,着力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拓展投融资方式,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中心医院、文体中心等PPP项目的采购工作,推进酒埠江生态新镇建设。主动与上对接,置换政府存量债务9.03亿元,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着力降低融资成本,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四是全面完成机关公车改革。公开拍卖处置车辆121台,完成处置收入0.02亿元以上,高出评估值32.6%,妥善安置原司乘人员,启动公车服务平台运行,完成行政机关单位保留车辆的移交过户。五是不断拓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巩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研,制订全县中小学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为2018年正式实施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四、坚持依法理财,财经秩序持续优化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新要求,严格财政监管,大力推进依法理财,着力优化财经秩序。

一是“互联网+监督”建设参与有力。按照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定期将民生资金项目、村级财务事务等信息全面网上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加速推进阳光理财、民主理财。

二是重点项目资金管理有方。出台《攸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攸县政府投资评审管理办法》、《攸县政府性投资项目服务性收费指导标准》等,严格项目过程监管和预结算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全年完成预、结算评审项目778个,审定金额28.94亿元,审减资金2.66亿元,平均审减率8.40%。严格贯彻《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业务流程的通知》,规范政府采购领域,强化采购事项跟踪管理,全年完成采购金额2.77亿元,资金节约率15.89%。

三是专项整治开展有为。深入开展“雁过拔毛”、“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活动,积极配合扶贫、在编不在岗人员核查、巡察等工作,认真开展乡镇财政财务综合业务检查,严肃票据管理,严格特批准支和公用经费指标管理,着力控减“三公”经费。

四是内控机制建设推进有序。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全面梳理账户管理、资金拨付等财政业务风险点,加强干部轮岗交流,编制内控内审手册,积极构建预警及时、自我纠错、相互制衡、安全高效的内控机制。

五、坚持树立形象,队伍建设焕发新貌

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以学促做、以文化人、以规保廉”的理念,全面加强组织、学风、文化、廉政建设,切实提升政治站位,着力增强理财本领,全面创优队伍形象,努力锻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形象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将加强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党建活动室、党建设施、支部交流活动平台等基础,积极推进“党建+扶贫”、“党建+志愿服务”等工作,深入开展驻村帮扶、结对入户走访、义务植树、文明规劝、社区联点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争当“四个合格”党员。组织集中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实地参观苏区革命纪念馆,邀请县委宣传团刘洪老师来局作《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积极参与全县十九大精神“微宣讲”活动和“紧跟十九大,实现新突破”主题调研,彭爱斌局长以《坚定三信,鼓劲奋干》为题上了一堂精彩党课,党组成员分别参与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并上党课,有力推动党建工作升温。同时,提拔任用干部8名,为省、市培养输送人才7名,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等方式新进人员13名,推送1名干部到省财政厅挂职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二是强化学风建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活动日学习等制度,邀请刘启正教授讲授《阳光心态和高效执行》、县政协刘曼文老师讲解《深入推进“两突”战略,打造富强美丽幸福新攸州》等课程,组织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扎实开展以新《会计法》和新财经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帮助干部了解新时事、新政策,灌输新思维、新理念。组织乡镇财政干部集中开展业务培训,深入学习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民政会计账务处理、惠农补贴发放等课程,继续推行乡镇财政会计业务竞赛,强化乡镇财政业务交流,表彰优秀乡镇会计人员,切实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文化建设。始终弘扬“行方智圆、财兴人和”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提升干部思想素养。组织以“产业突围、转型突破”为主题、以“怎么看、怎么干、能干什么”为内容的“五四”青年座谈,开展登山、野炊等户外活动,组建篮球队,积极参与全县“万步有约”健走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凝聚力。周密组织、选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艺节目《老乡》,获全市财政系统节目调演一等奖,充分展示财政干部激情昂扬的风采。

四是强化廉政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县“十条规定”和“十二分制”等各项纪律要求,严格内务管理、上班考勤等制度,加强作风纪律督查,全面实行指纹签到,进一步严肃纪律作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组织观看《十八洞村》、《反腐枪声》等反腐倡廉影片和学习廖俊波、李大年等同志先进事迹,落实廉政谈话制度,组织新进人员集体谈话,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扎牢思想防线。同时,老干部、工青妇、后勤保障、信息宣传、政法综治等工作均创喜人局面。

本文来源:http://www.dlbdf.org/gongzuozongjie/1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