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总结(9篇)。
范文正在被广泛的使用和借鉴, 范文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哪些地方才能找到出色的范文呢?无忧总结网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信息化工作总结 》,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1)
为扎实推进分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各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在分局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公司文件指示精神,结合在公司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技能大赛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分局积极探索信息化工作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制定整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落实。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分局始终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日常工作开展、促进生产施工任务完成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组织领导,设置了信息化管理岗位,明确了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和日常应用操作管理人员,做到了人员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工作职责,促进工作落实。制定和完善公文网上阅办工作制度、领导审签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公文处理要到位,信息录入要及时,保证信息畅通,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加快计算机等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的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有机结合。企业通过确立管理理念,更新员工观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新技术,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分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力普及、推广信息化知识,组织员工进行各大信息系统业务培训,召开关于信息系统操作运用的座谈会,鼓励员工各抒己见,积极发表在系统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激发员工已有的业务潜能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改善员工单一的知识结构。同时注重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分局范围内有意识的安排一批有知识、懂业务、会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骨干,采用分局自培与送培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分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三、强化监督、确保贯彻落实。
分管领导会对各项目、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对检查结果在全分局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实现系统应用的规范化、及时性。对各大系统的运用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资金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NC系统平台,保证每笔业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清晰可见;要切实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人员管理、薪资统计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维护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OA协同办公系统要做好公文的处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同时做好公文的网上归档和查阅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办公成本。
四、狠抓硬件设施、确保物质基础。
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为强化硬件建设,分局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不断推进信息化网络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通过为项目上的员工配发笔记本电脑、提高网络流量、强化项目部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等措施,提高分局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实力。
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工程安全管理方面。
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运行速度过慢,上传文件不够流畅; OA办公平台和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有时不能有效登录,并且重复性内容过多,影响办公效率;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数据总无故丢失。希望公司能够采取改进措施,优化软件运行环境。
2、财务NC系统方面。
要严格职责权限,分工明确,确保系统制单、签字、审核、记账、结账流程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业务规范要求;及时建账、结账,保证年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完整性;保持电子账和实物账的一致性,确保NC系统的各项数据都有实可依;加强人员的培训,做好业务人员的沟通工作,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通过近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使分局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信息化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更好的促进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分局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通过高质量的管理来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分局、为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2)
天津市共有高职高专学校26所,中等职业学校89所;高职高专学校教师近10000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7437人;高职在校学生150581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08094人。
高职院校中设立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专门部门的院校只占66%。
1、校园网建设情况。
职业院校大多从开始建设校园网,高职学院全部建设了校园网,中职学校70%建设了校园网。校园网为主干1000M交换、100M 到桌面或100M交换、10M到桌面的以太网。
2、接入互联网情况。
职业院校都接入了互联网,主要以电信运营商接入为主。大部分高职院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但仅有38%的院校有教育网出口,总计带宽400M,其它学校只在招生期间使用。此外有20多所(约占30%)的中职学校接入了天津教育科研网。
3、多媒体教室建设情况。
多数职业院校多媒体教室在30至50间之间,多的已达100间。包含计算机、投影系统和音响系统,有的教室还有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和扫描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约80%~100%,中职略差一些。
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有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多的近100门,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可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参考与帮助。目前精品课程可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互联网提供给校内外师生访问学习。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多数院校已经起步,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启动了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并建设了较全面反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发展事实的“数字职业教育博物馆”,目前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
职业院校目前正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对校内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和统一发布,致力于服务校内外师生,提供学习参考资料。
有的院校正在部署国家教学资源中心的内容,目前服务器虚拟化环境能够具备校内资源服务的能力。
一部分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平台,包括信息发布、教学服务、学籍管理、图书资源、档案信息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和就业管理等在内的10多个应用系统。各院校领导都很重视信息化平台数据实时性和安全性,特别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信息数据采集与发布流程等。数据来源分散,各自孤岛,更新较慢。
近几年培训包括如下内容:
1.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考试;
2.数字资源建设产品培训;
3.精品课程资源使用培训;
4.教学管理系统应用培训;
5.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应用与数据维护培训;
6.院校网站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
7.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培训;
8.院校网络信息化应用培训;
9.厂商的产品和技术培训。
与职业院校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支撑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应用为先、共建共享,立足高端、持续发展。
到,全面完成教育部和市教委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完成先进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各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建共享;加快推动网络实名学习空间建设,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使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按照市教委的统一要求和有关标准,分别建设全市职业教育网络基础平台、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水平;搭建实施宏观管理或共性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等系统平台。
2、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
“十二五”期间要依照已搭建的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项目架构,继续开展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建设,为全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及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优质资源建设实行开放运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建设渠道的开放。天津市所有职业院校以及个产学合作行业企业均为项目参与单位。同时吸纳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出版团体加盟,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资源渠道。
二是项目建设内容的开放。遵循“轻重缓急”和“滚动发展”的实施要求,在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实现建设内容方面的产学融合。
三是项目建设形式的开放。
3、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教委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重点、方式和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构建评价评估体系,抓好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利用天津市职业教育特色资源平台,积极寻求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为更多的职业院校服务,达到“方便用、用得起”。力求以空间教学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开放、互动、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为职业院校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本地空间建设一期达到30000人的规模。
4、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在天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天津教育资源在线”之下建设“天津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使用、共享和运维提供统一的管理体系,形成稳定运行的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5、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市、职业院校两级数据交换平台,建立学校、教师、学生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学籍管理、资助管理和就业等信息系统。
1、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
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天津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部门与企业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争取市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特别是企业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小组”。负责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和评估督导,依托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等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
2、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职业院校分别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发现和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典型,在取得成熟经验后向全市推广,逐步推进我市职业院校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3、引进开发、上下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形成资源开发和引进并重,政府和基层学校平台共建、协调互动、上下结合的格局。在对现有职业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实用信息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促进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推广和应用。
4、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采取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学校自筹、企业投资和社会融资为辅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对信息化建设的一些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
5、完善制度、精心组织,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控。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各自的职责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紧跟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向,采用信息化研究最新成果,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关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各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3)
在过去的一年度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年初期制定的目标。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确保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
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
4、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
二、加强培训和科研,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休息时间进行“深度应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计算机维护、几何画板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同时吐故纳新,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备、技能进行尝试学习。云计算、云笔记、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控制、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未曾接触的新知识,下一步就由他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三、骨干教师以超市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其他老师的应用水平。
我校教师队伍虽然年轻化,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超市化的培训,全体教师必须学会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增加了一些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也就是教师针对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操作还有哪些还不够熟练,就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学习,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计算机基本维护等,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在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4)
近年来,××县农林局围绕果蔬、畜牧、木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建设中华果都网站作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升级和效益的提高,加快了全县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抓好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我们以中华果都网站建设
为平台,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建设,更新办公设备,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目前,已拥有1000平方米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大楼,10台台式电脑,2台笔记本电脑,2台服务器和数码摄像机、扫描仪等输助设备,配备了8名信息专业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版,形成了新闻、技术、服务、会员、商务等七大版块,建设了实用技术、优新品种等十大数据库,涵盖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成为集信息、处理、检索、传输、发布、数据库运用、信息分析预测、网络培训、农业电视节目制作等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得以较大提高。中华果都网站先后被江苏省评为全省十大专业网站之一,省农林厅评为全省优秀农业网站,2005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单位,被省农林厅定为全省“四电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单位。
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狠抓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全县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为抓好服务网络建设,我们在全县各镇建立了14个独立网站,9个镇级农业信息服务站,7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386个种养殖大户参与的农业信息示范户。基本形成了以中华果都网站为龙头,“一站带十镇、一镇带十村、一村带十点、一点带百户”的县、镇、村、户四级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网络。同时抓好服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农业信息服务队伍,选定16人作为镇信息站专职人员,选聘70名高中以上学历的种植、养殖能手和农民经纪人兼任村级信息员,在我县和周边农贸市场聘用了10名市场行情监测员,并将24个农业企业负责人、236户信息示范户和退下来的12名农业老专家聘为特邀信息员,全县核心信息员队伍达到365人。与些同时,通过实行“免费上网,优先获取技术,优惠购买农资”等优惠政策,以全县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产品协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先后发展了3000名中华果都网网员,其中核心层网员500人,全县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行动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
创造性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成效
一是多途径抓好农业信息化服务。首先是利用传统载体搞服务。创办了《××县农林信息》、《专家之见》、《农产品供求热线》,并将它们及时发送给县镇领导和全县网员,及时报道各种农林信息。截止目前,已利用这些传统手段发布信息两万余条。其次,利用电视等媒体搞服务。从2002年起,我们积极与××县电视台和××县广播电台合作,联办农业信息服务电视专题节目《农村天地·农产品供求热线》和广播专题《科技与生活》。今年7月初又建设了40平方米的集摄录、编辑、制作于一体的××县农业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同时,与县电视台合作,在《农村天地》中设置了固定的专题栏目《果都金桥》,专题栏目的内容均源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快讯、实用技术、病虫防治、优新品种、致富新典型、农产品供求热线等,实时报道、反馈农民关心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受农民欢迎。第三,利用现代手段搞服务。完善语音声讯综合服务平台,增设人工坐席,提升果都热线16822168服务功能。聘请了30名本县资深的果树、蔬菜、植保、土肥、粮食、经作、林业、农业执法等专家,组成远程农业专家咨询队伍,实现了农民、工作人员、农业专家三方在线通话,成为中华果都网站全天候为农服务的新平台。同时,我们还通过中华果都网手机短信平台,每天定时为农民经纪人和农业政府工作人员免费提供个性化的农业信息定制服务,并推出“万条致富短信惠农家”活动。同时开展“农业信息进农家现场咨询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业信息的利用率。
二是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网络销售。××县所产有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芦笋、大(苔)蒜、黄皮洋葱等20多个特色产品,我们以网络作为推介平台,通过“网上发信息,网下做交易”的形式,组织大批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上网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把销售的品种、数量、规格、上市时间、交货地点、联系电话、联系人等主要内容反映在统一制作的表格内,逐一登记填写,力求信息的准确性。网站实行全天候优质服务,随时都可以上网销售。宋楼镇果品经纪人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5)
关键词: 教育 信息化 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刻,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来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经过本人的全面了解和系统分析,结合周边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以下我粗浅地来谈一谈本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我校领导层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在学校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耗巨资跨出了迈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在这几年里,为了能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
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了大量的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并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我校虽然已走在了前面,但校领导认为,这个问题仍将作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可见我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学校已经不惜重金初步建成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这项工作已是制约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此,当务之急应是立即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这项工作已刻不容缓,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我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某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教师还存在着片面的`模糊认识,他们只是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而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根本不去或者很少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用或者很少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一些领导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情况,不重视培养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不重视或不作要求。
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会步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将严重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要彻底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道理很明白,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也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在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监督之下,在信息技术组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和带动之下,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发起了挑战: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同时,逐步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以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龙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快速、有效地发展。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6)
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在区委的统一指导下,依照区信息化部门要求部署,我街道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街道的办公效率,以及电子政务收集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依据上级的要求,现将我街道信息化工作状况扼要总结如下:
一、看法到位,高度注重,增强信息化机构建立我街增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指派专人负责单位政务网站维护更新、局域内网治理、核算机日常维护等。由此完善了我办信息收集,落实治理责任,保证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系统健全、职责明确。
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增强办公主动化
我街道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立的投入,在领导的支持与鼓舞下,各科室的计算机装备基本到达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组建单位局域收集并进行治理维护,满足了办公主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营业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基了优越的基本。
三、参加全区政务内网平台加快信息传递
依据区信息化办公室部署,全区各个部门一致运用办公主动化系统,并疾速传达政令、交流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街道派专人参与学习,并顺畅组建电子政务系统,与各部分执行了一定水平上的互联,天天可从各部分接发信息,使文件的处置以及上报工作做到敏捷实时,大大提高了办公效
率。
四、坚持门户网站执行政务公开
我街道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实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和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公开,便利我办内部人员和外来做事人员查询,充分发扬了信息沟通反应、宣传街办形象的效果,为我办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主要的奉献。
总体说来,我街道信息化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提高,基本完成了区信息化办公室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化建立指导办公室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首要显示在:一是我办信息化工作治理人员电脑专业常识有限,难以保证信息化优势最大化的发扬;二是大局部工作人员电脑操作程度不高,真正完成收集办公还有待时日。我们将在进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目光,发明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用办法加以处理,不时稳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效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7)
礼泉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2014年,在县政府及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自上而下,公卫优先,分步实施”原则,突出重点。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建成与医疗卫生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卫生信息化服务,目前我院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我院原有的海天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我院与2012年6月3日将原有的海天系统替换,采用重庆中联的医院信息化软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进医院硬件设备(电脑30台,服务器一台,专用ups电源一台)等一些专用的材料,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经过两年的运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在我院深入人心。
二、医院信息化得组成部分
1、成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陈延刚
副组长:张毅锋 刘超 张全超 杨广林
成员:兰俊峰 蒙景新 马武 高洁 李娟
2、完成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能力建设(his)部分:
主要包括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手麻工作站、出入院管理系统、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物资库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8个模块。由于门诊大楼投入使用,使我院的资金比较紧张,目前lis系统与pacs系统的上线,我们只是对一些软件公司做了一些初步的考察与调研。然后逐步推进与实施。
医院信息化建设两年来,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医患均感觉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实际好处。
1、流程简化、医疗费用降低
2、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3、诊疗行为规范了,医疗差错减少了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一些初步成效,但任然存在一些不足:
信息化设备紧缺,尤其我院新增科室比较多,加之我院目前病人比较多,数据量比较大,现有的设备已经不能完全开展医院的临床工作,主要反映在科室电脑数量的紧缺备份服务器的添加。
信息化资金紧缺,医院信息化建设没有专项资金,因此工作难度很大。信息化人才紧缺,主要表现在我院信息科人员较少。
礼泉县人民医院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8)
尊敬的领导:
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要求,适应时代和技术的步伐,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流程,提升医院管理,全院上下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孤岛
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医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自20xx年医院扩建之际,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全面投入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整体设计思路是以“自顶向下”为设计理念,以“整体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为设计原则,全面打造互联网+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医院。我院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立建立一个“一体化平台,九大应用,两大体系的数字化医院”。
二、 夯实基础、统筹兼顾、以人为本
我院在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基础平台的建设的可靠安全性,同时将“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贯穿始终,充分考虑业务使用者需求,以方便患者为导向,提升管理为目标,不仅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同时兼顾区域信息化建设需求。
(一)打造一体化平台
我院在硬件方面的建设情况:医院于20xx年初完成了区内首家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项目,根据医疗业务数据的格式与特点,设计实现了包括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的私有云。网络方
面建设情况:内网实现达到万兆主干,千兆桌面。无线网建设情况:在政府领导与卫计委的支持下 ,我院实现全院无线网络覆盖,为下步的移动医疗和患者移动服务奠定基础,为就诊患者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目前正在实施无线心电系统。同时以体检中心为试点为患者提供免流量的无线网看电视服务。
(二)构建可扩展性高的软件平台
作为信息化建设直接对外体现的重要部分,我院信息化建设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构建涵盖九大应用的院内业务;二是重点建设一体化平台中的对外数据交换集成平台,实现以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陆为特点的企业门户和外联平台。
1、九大应用:即门诊管理、住院管理、医辅部门管理系统、医保服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院管理及公众服务及其他。
目前已实现了门诊住院医生站、护士站、收费、药房、药库、PIVAS静配系统、合理用药等在内的HIS基本模块,EMR,院级PACS,LIS,RIS。正在实施的有体检信息系统,一卡通系统,智能医院管控平台,全院自助打印系统,二级分诊叫号系统等,计划实施的包括院感管理系统,手麻系统在内的HIS系统的延深功能。下一步重点是建立以管理决策为重点的系统。
2、对外数据交换集成平台:我院现阶段的建设的工作重心现已转移在对外信息交互平台方面。我院的信息交互平台即对医院企业门户、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其落脚点为集成平台、智能医院管控平台即外联平台、BI数据挖掘建设。
3、两大体系建设:运维保障与安全防护体系是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目前正在结合 “三级等保”建设的有利契机,完善自身信息安全,重点研究建设对移动医疗的信息数据安全的工作,以及运维保障工作中的事件管理系统。
三、积极响应、全力投入、争做试点
由银川市政府牵头的“智慧银川”项目惠及全市,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疗卫生系统占到了比例很大。我院深刻领会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精神,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建设服务于大众的智慧医疗。
1、完成医院一卡通建设
我院一卡通的建设理念为“实名制预约预存、支持多卡、诊间付费,支付方式多样”的模式,同时在设计规划时,就考虑到居民健康卡的使用问题。现已实现居民健康卡在我院作为院内就诊卡的功能,同时目前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实现该居民健康卡的金融功能,以及下一步的实现该卡做为体检卡的功能并利用该卡积极与市工会合作开展零诊疗费的便民服务。这样从根本上实现了居民健康卡的发卡初衷,也是对居民健康卡功能的扩展。
2、实现“智能医院”多样化
医院计划今年建设多平台的智能医院系统,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通过卫计委预约平台、医院网站、手机APP,微平台、合作通讯运营商114、12580等多种渠道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同时与分诊叫号系统结合,实现患者
就医的分时段预约制,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优化门诊就医环境。现正在进行预约挂号改造工作,并基本完成了测试环境中的数据测试工作。
3、构建智能医院管控平台
在医院集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移动医疗业务的开展,为患者提供诸如健康体检预约,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同时在业务数据层面扩大往来单位的接入数量,实现在平台上既可以监控所有与医院对接的各家软件公司的业务数据,做到灵活分配医院医疗资源,也可通过各种业务数据报表为医院的运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该平台的建设保证了医院HIS系统的安全性,实现了外联数据与医院内部运营数据的分离,同时可以优化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工作效能。
4、完善并开展远程医疗项目
目前我院开展的远程医疗项目为远程云心电诊疗中心项目。计划构建一个拥有15家医疗单位组成的覆盖全区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的系统,现已经完成了13家医院的建设。在心电网络方面,医院成立了远程心电网络诊断中心,该中心不仅为我院门急诊及29个临床科室服务,而且辐射银川市卫生局所属70家基层卫生机构等,各家机构心电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区域诊断规模化。
5、放眼未来,做好数据分析挖掘
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必将是基于大数据下的数据分析和发掘进行的运营管理和深植于基层卫生单位的健康管理,向患者提供个人化,专业化的私人定制服务。对此医院积极响应医改政策,支持搭建区域化的医疗平台,狠抓数据挖掘,深度结合医疗业务发展需求,以方便患者为立足点,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云数据平台,发展新项目。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支持政府,完善自身,方便惠民,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信息化工作总结 (篇9)
20XX年以来,辽宁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回顾建设经历,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性、专业性与共享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建设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统筹规划。20xx年省教育厅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建设五年规划(20xx—)》。将中、高等职业教育统盘考虑,根据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改造和社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的实际,进一步规划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及项目,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布局。
二是集中投入。对具有引领性、共享性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项目,集全省之力重点投入。20XX年以来,仅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省财政及各地配套的专项经费就达2.5亿元左右。
三是顶层设计。对所有省统一规划的项目都要求高端设计、新技术制作。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为省内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以省内国家示范校为依托,实施职业院校标准化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步实现了高职院校宽带接入不低于1000兆、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不低于1T、校园网利用率不低于80%,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教学、实训环境实现信息化100%;中等职业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具有特色的校本资源不低于0.5T、校园网利用率不低于70%,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教学、实训环境实现信息化90%以上。
今年,我们建成并启用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效率平台”实现与国家教育政务管理平台有机对接、数据共享,与院校信息数据互联、同步更新等功能;同时对我省职业教育各类专项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实时管理”、“互动管理”、“纠错管理”、“跟踪管理”等科学管理模式。
20xx年省教育厅,遴选中高职各10所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示范学校。初步实现了学生三终端、教师四终端的试点建设目标。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校内共场合触摸电脑登陆校园网,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数字资源从教室、电脑机房走向校园,走向广大学生身边。
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由8所高职院校和15所中职院校牵头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现已在30余个主体专业领域,初步建成了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整合、新建的资源总量超过1000T,可以覆盖全省85%以上职业院校和85%以上职业院校在校生,形成对信息环境、服务平台建设依据27条,为实现“三通二平台”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通过数字教学资源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促进了各个职业院校尽快改善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以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各院校在使用中尝到甜头后,又激发了他们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在20xx年和20xx年,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上,辽宁代表队两次夺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一名。
20XX年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国第一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范》。20xx年我们将信息化建设中的成果、做法、经验体会和初步的理论探索结集,编写出版发行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鲁昕副部长为该书编写了序言。前不久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民营TI企业出资,并牵头注册成立了“辽宁省柏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汇集辽宁省多年从事或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院校的专业带头人,专门研究探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和项目研发。目前,在“职业技能获得理论”、“数字资源形态理论”、“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理论”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以省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IT企业知名信息化专家组成的信息化建设专家团队,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项目确立、建设指导、项目检查验收、建设标准制定、项目理论研究等项工作。目前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库拥有专家近百名。
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了以专业为单位,以牵头院校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进行研发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实现了以研代培、以建代训的目的,教师通过参加项目建设,锻炼成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自20XX年以来,我们已在30几个专业领域培养了数千名,能够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进行教学设计、稿本脚本编写和独立研制一般教学软件能力的骨干专业教师队伍。
一是对需要引进的行业企业实施成果共享,免费向这些企业提供研制成果,建立互惠机制;二是设立IT企业准入门槛,准许入门IT企业参加各种专业会议、进入专家团队、优先竞标项目建设。几年来,有500多家企业、超过300名IT企业精英全身心投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辽宁省信息化建设重要的支撑队伍。
第一、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因教育内容不同,导致教育方法、手段、模式的不同,因此,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独立思考、个性规划。
第二、信息化建设的经常性、更新性、普及性,决定了政府以政策支持为主、资金投入为辅,走社会化建设的思路。
第三、是资源建设先行,还是资源、基础环境建设并行,要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科学规划,谨防建设盲目性。
第四、采用边建设边应用、边应用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志们: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将利用此次会议机会,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继续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